【旅奇傳媒/記者-張偉浩】「屏東,總是多一度」,這句話近來常聽到屏東縣長潘孟安掛在嘴邊,屏東因為地理緯度關係,氣溫總是比其他縣市高,人也比較熱情,許多地方還保留純樸人心與在地文化。
歡迎大家來深入了解屏東佳冬鄉、竹田鄉、潮州鎮等鄉鎮,體驗多一度的屏東人情味。 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處長黃國維表示,建議以上述三鄉鎮景點為主軸,深度走讀六堆唯一靠海的客家聚落,楊氏宗祠、蕭家洋樓、張家商樓、詩人步道、西隘門等,可透過文史工作者深入解說,讓大家對於最南端的客家村有更精進的了解,能對屏東客家更有深一層的認識,將這些好地方,都能納入民眾觀光值得探訪規劃的首選。
遊程來到竹田驛站、竹田頓物堂,頓物堂館長邱展裕透過客家染布手作 體驗,體會客家與藝術的連結。最後來到曾經有8家戲院貴為台灣戲院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的潮州鎮,且擁有明興閣布袋戲、明華園歌仔戲、光鹽皮影戲等戲團,而被稱為「戲巢」之處,走讀潮州巷弄處處是故事,豐富精彩的一日行程體驗屏東文化、美食、好物、好景。
旅行社業者陳毓志則指出,屏東縣政府用一年四季的方式,推出春季城市遊、夏日運動風、秋季客家村、冬季原民部落各10條單日旅遊路線,更可以延伸包裝成2~3日遊,讓旅客可以依據不同季節,體驗不同的屏東魅力。
詩人醫生稱號曾貴海 關懷家鄉整修佳冬文史古蹟
佳冬鄉背山面海,地靈人傑,是全台灣出最多醫生的鄉鎮,是古蹟、歷史建築及客家伙房保留最密集的地方,因獨有的海港條件,經濟與人口蓬勃一時,蕭、賴、鍾、朱、林、黃、張、羅等客家開墾先民因經商,出現不少盛名世家,在地方興建大宅聚落和富麗堂皇的祠堂,使得佳冬鄉的大宅院比其他客家鄉鎮要多,素有「古蹟之鄉」的美名,更有「活的博物館」的稱號。
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楊景謀表示,佳冬豐富人文造就仁心醫者,二次世界大戰 後就出了25名醫師,其中有詩人醫生稱號的曾貴海,用筆創作,用詩詞療癒人心,關懷土地也投入社會運動,多年來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奉獻、整修佳冬的文史資源、古蹟活化,打造景點解說牌,邀請所有人來體驗佳冬之美。
◆楊氏宗祠
三級古蹟的楊氏宗祠,建於民國8年, 是庭園造景最獨特的古宅, 因祖先楊雲岫曾任潮陽太守, 屋頂以燕尾脊代表官宦後代,祠堂前有全台唯一的「太極兩儀池」, 象徵楊家子孫生生不息及遇水則發。宗祠的大木構造相當簡潔,棟頂的馬背接飾是精緻的琉璃貼及彩繪鑿花;天井舖設紅色的地磚,左右兩側各有一月洞門相通。
▲代表官宦之家的燕尾脊。 記者-張偉浩/攝
▲宗祠內精緻琉璃貼及彩繪鑿花。 記者-張偉浩/攝
◆蕭家祖屋
蕭家是早期佳冬大戶,當時人丁眾多,才人輩出,其宅第所在被喻為上乘龍穴。蕭宅的大門帶有巴洛克風格,空間佈局是一種回字形的圍籠式格局具防 禦功能,見證六堆客家的族群住宅特色。佈局有五進堂屋和四個內埕,左右對稱。內部陳設簡單色彩以朱、黑色為主,書卷窗、甕窗、八卦門等古拙的雕 飾造形,都是六堆客家住宅的特色。
▲大門展現巴洛克氣派風格。 記者-張偉浩/攝
▲宅內通道與八卦門。 記者-張偉浩/攝
◆張家商樓
客庄最美轉角的張家商樓,就座落於佳冬鄉冬根路及西邊路轉角處,大門面街開啟,有別於一般客家夥房的臨街形式,加上保留全台罕見的金包銀式工法,加上雙層的土角厝,是佳冬現存古樓的代表性建築。後來老樓不敵風雨摧殘,屋頂塌陷一大半,在詩人醫生曾貴海發起搶救行動之下,集資對商樓做修復,才將這棟古商樓保存下。
▲位於路角處的古樓建築。 記者-張偉浩/攝
▲由商樓上俯瞰大門。 記者-張偉浩/攝
◆西隘門
西隘門原被列二級古蹟,因村民過於熱心修建,成為三級古蹟。西隘門最大特色是門額有泥塑彩繪浮雕,中央寫有藍色的「褒忠」二字,是乾隆皇帝頒賜,外側各雕繪一隻龍頭蝙蝠身怪獸,門牆內還有一凹入的天公塔,將客家習俗表現無遺。西隘門門牆二側有「褒雍粵域」、「忠著閩邦」的對聯,可見佳冬先民當時就提倡族群和諧。
▲西隘門與門牆。 記者-張偉浩/攝
▲可以近距離觀賞門額的泥塑彩繪浮雕。 記者-張偉浩/攝
感受竹田日式人文氣息 體驗頓悟堂茶藝、藍染工藝
竹田車站於大正8年(1919年)已逾一甲子的歲月,是竹田人共同的生活記憶顯然也成為當地的重要地標,車站附近還保有古井及澡堂設施,更是現存最完整的木造車站之一,隨後被核定為鐵道文化驛園區。現在更有特色十足的咖啡廳—驛前大和頓物所,以及竹田第一家民宿—屏東德旅店的進駐,讓竹田更多了一份文青氣息。
▲竹田車站是現存最完整的日式木造車站之一。 記者-張偉浩/攝
現在由頓物堂茶養文創生活館館長邱展裕,有心以其頓物堂為基地,接續經營並發展竹田的體驗遊程,除了介紹竹田車站的歷史之外,特別規劃培訓導覽解說與品茶文化人才的頓物堂,旅客能在館內品嘗好茶、認識茶文化之外,還能體驗客家洋蔥染布,吃茶口味的霜淇淋,讓茶養文化更平易近人。
▲用洋蔥作為染劑,做出來的客家染布。 記者-張偉浩/攝
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 免費穿和服體驗偽出國
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為屏東縣潮州鎮的一處日式建築群,其在日治時期為官舍,戰後改做為公路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的宿舍,亦稱為「公路新村」,在疫情前旅客可以免費體驗穿和服、貓面具,體驗偽出國的樂趣。
▲旅客可以租借和服在園區內拍照,感受偽出國的樂趣。 記者-張偉浩/攝
屏東縣潮州鎮公所主任秘書王建元表示,園區第一期工程完工試營運後,著力推廣園區之日式木造建築特色與維護林少貓事件之歷史場域,藉由導覽解說,從史蹟溯源與建築修復帶領民眾深度瞭解地方文化資產。
▲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日治時期為官舍,還保留了當時的建築工法。 記者-張偉浩/攝
潮州郵局轉型戲曲故事館 傳承在地藝術風采 潮州在台灣戲曲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治時代,潮州因為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成為繁華的區域,也帶動戲曲的發展,盛行著歌仔戲、布袋戲或皮影戲,傳統戲曲讓潮州小鎮聲名遠揚。
▲屏東戲曲故事館為原郵局,搖身一變成為歷史展區。 記者-張偉浩/攝
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潮州戲曲文化,特別將歷史建築「舊潮州郵局」活化再利用,於2011年轉型為「屏東戲曲故事館」。館區定時更新特展,展出包含歌仔戲、皮影戲、布袋戲等在地傳統藝術,藉由靜態展覽及動態表演及研習課程,目前特展是「頭頭是道—潮州尪仔風華展」,展出蘇明雄與徒弟林志明精華作品,說明偶頭工藝技藝之內涵,展現布袋戲工藝風華。
▲「頭頭是道—潮州尪仔風華展」。 記者-張偉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