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奇傳媒/記者-王政】大呷麵本家從1934年製麵至今 超過80年的製麵歷史,2006 年第三代傳人劉世欣突破傳 統經營模式,將傳統麵條的「麵粉、鹽巴、水」揉入無限創意,創立「大呷麵本家」品牌,讓麵條不只是民生,更是一種在地文化,讓大甲這塊以糕餅聞名的地區,有了讓人想要大「呷」的麵食文化。
▲(左起)大呷麵本家創辦人劉世欣、臺中市產業故事館發展協會理事長佩娜。 圖:臺中市產業故事館發展協會/提供
「333計畫」用9年時間將傳統麵食產業轉型 大打差異化與文創美學
結合在地小農 落實ESG理念 讓麵本家成為台灣麵品牌文化
「大呷麵本家」是一家擁有豐富歷史的製麵廠,1934年台灣正值日據時期,是全台一家使用機器製產的麵工廠,可說是麵食現代化製作的典範。但國小四年級的劉世欣就在麵廠打工,總想著長大後一定要離開這個日夜重複、毫無生氣的地方,18歲就讀美術班開始學畫,大學主修美術水墨,而後38歲成為袖珍博物館的副館長,但一直都與本家無關。
大呷麵本家第三代傳人劉世欣表示,記憶的味道,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反覆品嚐,少時總沾染在身上的麵粉清香,對我而言就是家的味道,才發現家鄉的美有了歲月的積累,才懂得思念,40歲的我才決心返鄉決心讓父親的麵繼續淵遠流長。
▲大呷麵本家故事館外觀。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越在地才能越國際 產業與文化結合才能創造價值
曾學習美術繪畫與擔任袖珍博物館副館長的劉世欣,對於美學與文化的概念,比起一般傳產起家,多了一份涵養,他認為文化是產業的根,只有「越在地才能越國際」唯有產業與文化結合,才能創造產業價值。劉世欣強調,他傳承的是爸爸的技術與傳統,而「大呷麵本家」則是他結合創意打造的全新品牌。因此,16年前他看到有機天然、文創趨勢,決定返鄉跟家族長輩提出一個「333計畫」,用9年時間將傳統麵食產業轉型。
▲創業是條艱辛的路,劉世欣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手藝的棒子,放下一切回到了起點,從秤麵、捲麵、包麵學起設計、包裝、原料選擇與採購一手包辦。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333計畫」的第一個3年,劉世欣重新將品牌形塑,大打差異化的麵食概念,不與其他製麵廠走一樣的路線,他首先融合日本靜岡綠茶,推出靜岡綠茶麵,在于美人美食節目打開知名度,每次推出都售罄,並不斷研發更多產品問世。第二個3年,品牌已經小有知名度,逐漸成熟之後,再著重於品牌行銷力道,參與國內外的商業展覽、文創市集、有機食品展等展覽,透過大量的網路、平面雜誌,廣為宣傳,讓品牌的能見度更加遠播。
最後一個3年則是,樹立在地產業文化精神,利用過往他在袖珍博物館視覺場域的經驗,完整陳述麵本家的故事,打造故事館,讓場地去說故事,永續發展麵本家的製麵理念,更導入ESG(environment: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讓麵本家在各大評選當中,都可見到身影,更是比賽中的常勝軍。
▲大呷麵本家創辦人劉世欣(左1)、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左4)。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台灣麵食職人精神 成功成為伴手禮新寵兒
「333計畫」其實一開始得不到家中長輩的支持,進展的並不順遂,但劉世欣就是一個不服輸、願意接受新的事物、願意常常創新的人,這不僅促使劉世欣創業重新設立工廠、擴大經營內容,也讓家人們看到了一點點成就,從反對、困惑的態度轉為支持與認同。
劉世欣表示,他在博物館服務了8年,同時發現港澳新馬的僑團對台灣特別的文化很有興趣,認為如果台灣在傳統產業上能有一些特別的亮點,定能吸引不少顧客。而且台灣的麵食品質一點都不輸給日本,為什麼不能像日本一樣,發揮職人精神,一生懸命的專注在麵條的製作與創意,讓在地文化被世界所看見。
▲(左起)觀光工廠促進協會理事長許立昇、大呷麵本家創辦人劉世欣。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左起)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大呷麵本家創辦人劉世欣。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左起)民視節目主持人楊平、大呷麵本家創辦人劉世欣。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現在,大呷麵本家也把麵當禮品銷售,目前是台中、大甲的文化亮點和伴手禮之一,不只是國外旅客會到此購買伴手禮,連台灣的大企業,包括宏仁集團、誠品書店、國泰集團都曾指定購買大呷麵本家的麵當作伴手禮,再再讓時間來證明他當初的堅持是正確道路。
技術傳承不可或缺 人的經驗才是麵好吃的根本
技術與品質是舊傳承,研發與設備則是革新,新的場域設備讓製麵技術大為提升,但台灣一年四季氣候條件不同,要如何讓麵的品質保持水平,更大的比例是人的經驗。技術傳承是不可或缺的,老師傅所用的麵條、麵粉的比例、使用高筋、中筋,這些配方比例以及乾燥時間溫度的控制,都是要傳承老師傅的手藝,才能將麵做的更好吃。儘管現在製麵廠都自動化了,但在品質要求上,劉世欣仍然秉持父親傳承下來的職人精神,從原料開始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控管,因此,他認為品牌之所以能永續深耕,就是落葉歸根,與大甲這一塊土地產生連結。
因此麵本家將在地食材加入麵條中,使用大甲的芋頭、糙米、台灣烏龍茶、綠茶,與農民直接、間接地進行串連,產地直送,推廣在地化。劉世欣指出,隨著現代人提倡養生的概念,麵本家也將朝向機能型的產品鑽研,推出減糖、低GI的麵條,讓消費者越吃越健康,將在不久來的未來上架問世。
▲為麵條穿上一件名為文化創意的外衣是劉世欣自始至終的堅持。從第一代承襲古法手工紙捲包裝,到為了小資與單身族群設計的一人份長條彩盒設計。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日式手工紙捲包裝技術 讓好的麵有體面的身份
除了麵條品質的堅持外,學習美術繪 畫的劉世欣,對於包裝上有自己獨到的見 解與講究,他認為每個產品都是一個藝術品,「我覺得既然我們做這麼好的麵,就應該好好給他該有的身份。」包裝上傳承了日據時期運用手工紙捲包裝的技術。劉世欣希望將麵本家與日據時期的歷史記憶及淵源透過手工紙捲真實地呈現出來。
現在旅客來到麵本家故事館也可DIY體驗古法捲紙麵課程,包含完整導覽、DIY體驗、拌 醬麵試吃,整體約1~1.5小時,讓旅客除了可以認識麵本家外,還能嚐嚐劉世欣父親的麵,感受那歲月留下來的單純與美好。 劉世欣表示,從小總是聽父親這麼 說:「做麵很簡單,就是麵粉、鹽巴、 水。」16年前,我將父親的汗水、手藝在 名為文化創意的土裡種下了豐收,曾是我夢想卻遙不可及的希望,直到結實纍纍, 希望未來麵本家的堅持與安心,能為台灣打進亞洲盃,甚至是世界盃,成為台灣獨有的驕傲與文化。
▲劉世欣表示,小時候只要穿梭在這千絲萬縷的麵條掛架中看著麵條飄揚,數著光影晃動就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那份屬於日曬的溫暖。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從賣出第一包麵的感動到二年後第一家門市的落成,讓劉世欣更加堅定走上品牌這條路是值得的,要讓「麵本家」這3個字深植人心就從這家門市開始。 圖:大呷麵本家/提供
大呷麵本家故事館
地址:台中市大甲區重義二路153號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8:00~18:00(公司/故事館);週六、週日/接受團體預約參觀(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