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奇傳媒/記者-張偉浩】台灣自1987年爆發口蹄疫之後,歷經24年終於解除疫區限制,在此同時,美豬也不斷向台灣政府施壓叩關,豬肉食安問題不斷浮上檯面。秉持著「透明、安心、永續」經營理念的祥圃集團,顛覆對台灣農業、畜產加工廠的刻板印象,把豬肉分切加工廠變成農業文創館—良作工場,除了讓旅客了解豬隻的生產環境、製作過程,用美學的五感體驗,讓消費者回歸食的感動。
頂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早稻田大學的名校光環,白手起家的祥圃集團董事長吳昆民和設計師名人弟弟—吳季剛的吳季衡,是良作工場的營運長,在外人眼中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背後的壓力與考驗又有誰能了解。祥圃實業營運長吳季衡表示,大學都在國外唸生物,未來準備走上從醫的道路,但他總心想著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醫學,還是只是想做一件不會讓家族蒙羞丟臉的工作。開明的爸爸才開始跟他闡述自己的工作,帶著自己參訪很多國家,才發現生物的應用遠比醫學更廣,才開啟了接班的念頭。
從底層做起證明自己 打破毛豬拍賣的制式價格
27~28歲剛回到台灣的吳季衡從基層做起,不想讓公司同仁認為他只是個空降部隊,將祥圃實業一路從國外的營養品代理、動物用營養品,再拓展到肉品分切加工業務,甚至跨足餐飲、觀光業的垂直整合轉型工作,歷經了8~9年才接掌營運長的身份,一路走來備受考驗,也應證了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吳季衡指出,「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祥圃集團訂出一套突圍的藍海策略,關鍵在於打破毛豬拍賣的制式價格,透過建立自有豬肉品牌—「究好豬」,獲得消費者的信賴,並回饋較高收益的價格來支撐產業提升所需的投資成本,產生同生共好的良性循環。並且為了掌握精確的冷鏈運輸,也投資自己物流車隊。為了講述究好豬的經營理念,更建造了農業文創館,推廣正確的農食教育。
高投資科技生產技術 為農牧業永續經營努力
善良是良作的基因,科學讓我們先進,不斷進步,為新食代跨出驕傲的每一步。良作工場從農場到餐桌,講求的就是良善的過程,除了養殖場的環境水污、空汙,豬隻吃的飼料,到工廠的加工、分切,過程與源頭透明化與安心就是良作創造品牌與差異化。不是養殖很多豬,而是要輔導豬農改善環境與養殖方式,才能創造高獲利與高價值。
因此,祥圃將畜產整合成一條龍,把關食材來源,新合興牧場獲得全亞洲唯一全場通過「動物人道飼養系統」和「友善畜產飼養系統」雙認證,建置全台首座「二階段高效厭氣發酵技術」沼氣發電,改善養豬業汙染空氣且累積綠電,創造農業、經濟與環保多贏局面。吳季衡表示,此項技術高層本,台灣沒有人願意投資,效能參數也還在應證中,但是環境的永續才是農牧業生存的關鍵,祥圃願意成為產業的領頭羊角色。
▲首創透明肉品分切作業區。 圖: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提供
從產地到餐桌的農食文化 良作二度拿到國際亮點
首創透明肉品分切作業區,打造可參觀的新農食場域,透過寓教於樂方式,展演台灣豬從產地到餐桌的農食文化,讓遊客了解專業屠體分切流程,將養豬業躍升為觀光的一環。並以原創「良子和她的朋友們」的故事延伸良食究好嶄新的事業體,也希望大家都可以秉著自己的良心去做食物。
營運長王琴理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對於體驗式的消費模式與習慣,未來待疫情趨緩之後,將強化線上活動的體驗與教育推廣,並持續以小規模,分流體驗的方式帶領消費者認識良作工場,善用AR、VR的技術,透過虛擬化的場域,達到視覺與聽覺的滿足,讓良食究好的理念傳遞不間斷。
▲建築外觀以淺灰、原木與炭黑三色為基調。 圖: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提供